本來或許是熱鬧非凡的“雙11”今年顯得尤為的寂靜,詢問了一眾廠商,要么是唉聲嘆氣,要么是怨聲載道,感慨市場之低迷,困惱行業(yè)之憂患,如此情緒與年初形成了巨大的反差。再問可有解決之道,千言萬語總結成倆字:躺平。
從8月份到10月份,市場的走勢的確是堪憂,零售層面在過去一個多月內其實不能說是太過慘淡,但是在出貨層面連月的下滑確實是讓人愁眉難展,線上是如此,線下更是如此。
好在近期出貨量正在回升,倒不是市場真正開始起勢,而是對比去年特殊的市場環(huán)境,這個階段內任何形式和幅度的增長并不足為奇,市場的基本面沒變,存量化宛如一片總是揮之不去的陰云,籠罩在所有廠商的頭頂。不過,國內空調市場并不如直觀感受的那么差,可供廠商騰挪的空間一直都在。
每個時間段市場有著特殊的需求曲線,就像是旺季再差而銷售量總是要高于其他時間周期,最近一周內的市場零售不好,線上和線下都下滑了。但是如果把時間拉長在看,空調市場不像想象中的那么不堪。
奧維云網羅盤數據顯示,從去年12月26日到今年的11月5日,線下空調的消銷售額還是增長的,盡管增幅不到一個點,但均價的上升尤為明顯,這可以簡單的理解及經營質量在提升,產品結構在改善;而同期內線上則是紅火一片,不僅零售額同比增長了18.2%,而且零售量還增長了15.9%,均價同樣出現了微幅的上揚。
出貨量正在走出之前低谷,產業(yè)在線剛剛公布的信息顯示,11月份空調行業(yè)的內銷排產終于出現了同比增長,增幅接近8%,而出口端連月持續(xù)增長的勢頭得到了進一步的延續(xù)。
即便是遭遇到之前幾個月的連續(xù)下滑,今年國內空調市場的出貨量其實依然呈同比增長態(tài)勢,值得一提的是,自從7月份開始,出口市場更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態(tài)勢,指不定2024冷凍年度出口量就創(chuàng)出一個新高來。
但全盤數據和每個廠商的切身感受肯定是不盡一致,因為在動態(tài)演變的競爭格局中,市場需求不像是攤大餅一樣均分給身處其中的每個主體,有些企業(yè)在增長,而更多企業(yè)迎頭而來的是風霜冰雪。
這便是存量化周期結構性分化的必然結果,上半年很多中小品牌強勢突擊,旺季過后,卻是頭部和二線品牌的占比越來越高,尤其是幾個總規(guī)模都在千萬套企業(yè)的品牌在2023年表現尤為突出,擠壓了三四線品牌的生存發(fā)展空間,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品牌跟筆者說現在市場偏淡的原因之一。
尤其是至今未能夠在出口市場有所建樹的空調制造工廠,在時下如此行業(yè)大勢下,沒有出口分擔產能壓力,日子就會更加的苦楚,一位二線品牌制造企業(yè)董事長就跟筆者說:“目前我們就是靠出口單子在撐著?!?/p>
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無論是零售還是出貨的與營銷考核進度不達預期,尤其一些旺季前錯判了市場走向,把庫存做得過高的企業(yè)或品牌,在今年“雙11”遇冷之后,庫存的消化沒有完成目標,他們的苦惱就是如何把這一堆堆的庫存抓緊時間進入終端。
在不到一個月前筆者參加了美的集團的第28屆科技月活動,此次會議上得到了一個信息,那就是到2050年全球空調市場的存量將達到60億臺左右,這是一個讓所有空調人十分振奮的判斷,按照我國空調產業(yè)近年來產銷規(guī)模的靜態(tài)化推算,60億臺的量的確是可以實現。
況且,從這幾個月的出口端的走勢就可以看出國外市場存在著的廣袤空間,空白市場實在是太多了,很多區(qū)域對產品能效的要求都沒有國內市場高。在中國空調企業(yè)馬不停蹄地拓展出口的同時,海外的基地也在爆量,泰國的空調產量已經在1000萬臺左右了。
哪怕是存量化的國內市場,結構化升級、更新換代的需求也很大,在各種氣候條件愈加多變甚至是惡化之時,用戶對空調的需求愈加的剛性,今年西北地區(qū)空調需求的高速增長就是一個典型的現象,空調這種產品必須有,與是不是時常使用還真不一定有關系。
細分化的趨勢當然就不用說了,僅僅是廚房空調陡然成為行業(yè)內的一個熱點已經驗證了這一點,只是,后期如何演繹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,還有新風類、家中、環(huán)保新冷媒等產品需求規(guī)模的再次放大,都在給空調行業(yè)源源不斷地輸出著驅動力。
也因此,不必對空調市場失去信心,也不要寄望市場不間斷地增長,過往無數的案例表明,空調這類產品的特殊屬性決定了市場總是會出現一個博弈機會,讓你獲得足夠的紅利,就怕很多的廠商沒有足夠的耐心和能力等到那一刻的來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