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(yī)院廢水處理設備 采用先進的生物處理技術 設備特點 為醫(yī)院節(jié)省面積 處理標準 總結腸菌群每升不超過500個 原理 使用二次生物接觸氧化處理技術
原理
該裝置一般埋在地表下,采用二次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。其處理效果超過全混合生物氧化池,對水質適應性強度高,保證了水處理的穩(wěn)定性。該設備在池內采用新型強彈性立體填料,具有去除污水中有機物的強效功能。該設備氧化后產生的污泥量較少,只需90天排放一次。為了避免細菌的繁殖和傳播,必須對水質進行深度消毒。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消毒工藝有:紫外線消毒、二氧化氯消毒和臭氧消毒。醫(yī)院應根據污水水質特點和排放量進行選擇。
設備特點
1、 該設備埋在地下地表面積,可作為綠化用地,為醫(yī)院節(jié)占地面積。
2、 污水一體化設備采用耐腐蝕、耐氧化材料,使用壽命長,為醫(yī)院節(jié)約運營成本。
3、 污水處理效果好,通過生物接觸氧化池結合層層過濾消毒裝置解決細菌傳播問題。
4、 該設備除臭效果好,污泥量小,不會對環(huán)境造成其他污染。
5、 自動控制系統(tǒng),安裝損壞報警系統(tǒng),無需手動看管,節(jié)省勞動力投入。
處理標準
醫(yī)院污水經處理消毒后,應達到以下標準:一、連續(xù)三次取樣500ml,腸道致病菌和結核桿菌不得檢測。
每升大腸菌群總數不得超過500個。
氯化消毒時,接觸時間和接觸池出水中的余氯含量應符合表2·02的要求:
污水處理結構中的污泥必須經過無害化處理,污泥排放應符合以下標準:
蛔蟲卵死亡率大于95%;2、糞便大腸菌值不小于10-2;3、腸道致病菌和結核桿菌不得檢測每10克污泥(原樣)。
當污泥采用高溫堆肥法進行無害化處理時,堆肥溫度必須大于50℃,并應持續(xù)5天以上。
無上、下水道設備或集中污水處理結構的醫(yī)院必須對傳染性糞便進行單獨消毒或其他無害化處理。第二百六條醫(yī)院污水處理消毒后,污染物和有害物質的含量應當符合現(xiàn)行有關標準的要求。
新標準
1、新標準全面控制醫(yī)院產生的污水、廢氣和污泥,兼顧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安全,同時強調含病原體污水的消毒效果。
2、在生物指標方面,新標準對排入下水道和排入水體的醫(yī)院污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。新標準嚴格區(qū)分醫(yī)院性質,根據污水下落分為兩級,并在原標準的基礎上提出嚴格控制各級指標。
3、新標準考慮了消毒效果和生態(tài)安全,明確規(guī)定了不同性質的醫(yī)院和污水去向的消毒時間和余氯量,嚴格限制了余氯標準。
4、在理化指標方面,醫(yī)院污水和傳染病醫(yī)院污水排入地表水體cod、bod5、ss、在原標準的基礎上,嚴格控制動植物油、石油、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等指標,以增強污水處理系統(tǒng)的抗風險性??紤]到氨氮也消耗消毒劑,對氨氮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。
廢水處理技術
1.洗相廢水處理
洗相廢水主要來自放射科照片的洗印,其中污染物主要是顯影劑、定影劑和漂白劑。此外,它還含有定影液中的銀,可以回收利用。銀的回收方法包括電解提銀法和化學沉淀法,低濃度銀廢水也可采用離子交換法和活性炭吸附法。
2.含汞廢水處理
汞廢水主要來自各種口腔門診和測量儀器中使用的汞。汞危害極大,進入水體后可轉化為有機汞,通過食物鏈濃縮。汞廢水的處理方法包括鐵屑還原、化學沉淀、活性炭吸附和離子交換。
3.酸性廢水處理
醫(yī)院的酸性廢水主要來自檢查項目或化學清洗劑。酸性廢水腐蝕排水管,與金屬反應產生氫,高濃度與水接觸熱,與鹽接觸爆炸。酸性廢水會導致整個廢水ph值的變化也會導致和促進其他化學物質的變化。氮化鈉等物質可在酸性條件下產生氮化鈉(nan3),引起爆炸,毒性強。酸性廢水經常中和。以氫氧化鈉和石灰為中和劑,通過攪拌加入酸性廢水達到目的。
4.傳染病毒廢水的處理
醫(yī)院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、病毒和化學物質。具有空間污染、急性感染和潛在感染的特點。病毒廢水可通過消毒劑和紫外線處理。
5.其它廢水處理
醫(yī)院排出的廢水中還含有在醫(yī)院內部大量使用的有機溶劑、消毒劑、殺蟲劑及其他化學藥品。對含有這些特殊污染物質的有毒有害廢水一定要做好收集處理工作,不能隨意排放。
藥劑
可分為以下幾類:
(1)絮凝劑:有時又稱混凝劑,可作為加強固液分離的手段,用于初沉池、二沉池、浮選池、三級處理或深度處理。
(2)助凝劑:輔助絮凝劑起作用,增強混凝效果。
(3)調理劑:又稱為脫水劑,用于對脫水前剩余污泥的調理,其品種包括上述的部分絮凝劑和助凝劑。
(4)破乳劑:有時也叫脫穩(wěn)劑,主要用于含乳化油的含油廢水浮前預處理,包括上述絮凝劑和助凝劑。
(5)消泡劑:主要用于消除曝氣或攪拌過程中的大量泡沫。
(6)ph調整劑:用于酸性廢水和堿性廢水ph值調整為中性。
(7)氧化還原劑:用于處理含有氧化物質或還原物質的工業(yè)廢水。
(8)消毒劑:廢水處理后排放或回用前用于消毒。
污水特點
醫(yī)院污水的水質特點是病原體含量大──細菌、病毒和寄生蟲卵。例如,結核病醫(yī)院的污水每升可以檢測到數十萬到數百萬的結核桿菌。醫(yī)院污水還含有消毒劑、藥物、試劑等化學物質。使用放射性同位素醫(yī)療手段的醫(yī)院污水也含有放射性物質。醫(yī)院污水的水量與醫(yī)院的性質、規(guī)模和氣候有關,一般每天200~1000升。
醫(yī)院污水處理主要是消毒,即殺死病原體。常用的方法是氯化消毒或臭氧消毒(見水消毒、廢水氧化處理)。
醫(yī)院排放的放射性廢水通常采用儲存衰減法處理。醫(yī)院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,如131碘、32磷、198金、24鈉等,是半衰期短的同位素。因此,放射性污水可以儲存在地下特殊的衰減池中,儲存時間是半衰期的10倍,并將放射性濃度降低到允許排放的程度。如果放射性污水濃度很低,水量很小,也可以稀釋。
醫(yī)院污水處理過程中排放的污泥按每張病床計算,平均每天0.7~1升,含水量95%,污水中病原體總量70~80%,必須消毒。消毒方法包括加熱消毒、化學消毒、γ射線消毒等。加熱消毒的熱源通常是蒸汽、電能或生物能(高溫堆肥),有些地區(qū)可以使用太陽能。或焚燒(見污泥焚燒)。漂白粉、石灰、氨水、液氯或苛性鈉可用于化學消毒。使用漂白粉或液氯時,有效氯用量約為污泥用量2.5%。使用堿性藥劑時,污泥ph值達到12后,保持半小時以上,效果最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