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(fā)展,我國的科級技術發(fā)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。新技術的應用為社會發(fā)展做出了巨大貢獻,實驗室的分析化驗儀器也在發(fā)展進去。國產的分析儀器被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,為我國國民經濟發(fā)展做出了很大貢獻。進步我們要看到,更要看到與國外先進技術的差距,在差距中尋找突破和改進機會。
下面就來談談我們國產實驗儀器的進步與不足。
1. 常規(guī)實驗儀器
隨著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(fā)展,現(xiàn)階段我國常規(guī)的實驗分析儀器,技術能力、精密度、可靠性、自主制造等能力水平,與國際上的先進技術無多大差距,在某些方面還要領先一些,比如制造成本和價格,我們有較大的優(yōu)勢。這里所說的常規(guī)儀器包括:電子天平、烘箱、水分儀等等,常規(guī)使用的分析儀器設備。常規(guī)的實驗儀器設備需要技術改進的地方包括:自動化和數(shù)據采集儲存和處理需要繼續(xù)改進。例如,我們國產的萬分之一分析天平,甚至更高級精密一些的百萬分之一的電子天平,和國際上賽多利斯、梅特勒-托利多等品牌還有一定的差距。
2. 精密實驗儀器
談到大型精密分析儀器,大家都會有一個體會是。這類國產的分析儀器和國際品牌比較比來差距大、問題多、可靠性差。在行業(yè)內,只要資金稍充裕的實驗室在購置大型精密儀器時,都會優(yōu)先選擇進口品牌。例如:離子色譜儀、氣相色譜儀、質譜儀、元素分析儀等等。
為什么會形成這種局面呢呢?不無外乎這么幾個方面的因素:
一、大型的分析化驗儀器國產品牌少,能夠完全生產的儀器廠家寥寥無幾;
二、制造工藝技術水平達不到,特別是核心部件的設計和自造,國內儀器企業(yè)差距很大;
三、儀器的可靠性差,精度難以達到使用要求;
四、儀器設備的設計制造技術人員匱乏。
記得有次我們實驗室計劃采購一臺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(fā)射光譜儀,起初,公司計劃購買一臺國產的此類儀器。在國內調研了能夠提供此類儀器的廠家后,邀請廠家銷售和技術人員到公司進行技術交流,通過交流得知核心部件都是采購國際上品牌,也即是一個組裝。在介紹技術方案時,國內儀器廠家的技術人員竟然講不清楚技術問題,一味地迎合客戶要求,不管儀器的功能是否能達到客戶的要求,都是一口答應客戶。之后在和國外品牌的交流溝通中,他們對技術的科學嚴謹態(tài)度,打動了我們,我們最終選擇了進口品牌。
總之,國產的精密大型分析儀器,與國際知名品牌比較還有很大的差距,國內的儀器廠家應抓住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科技進步的大好時機,虛心學習,取長補短,我相信,在不久的將來,國產精密儀器設備一定會走出國門走向世界。
作者:yolo-3i生儀社 來源:儀器信息網